除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、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外,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,也将照耀中国及周边国家,提供较为成熟的定位、导航和授时服务,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他人的局面。
北斗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其逐步赋能各行各业并实现了显著的效益。小到汽车导航、共享单车、手机通讯,大到工程技术、防灾救灾、土地测绘等。就在本月,北斗定位系统目前每天的在线使用量已经突破了千亿次。
为了促进北斗定位系统在通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,相关的管理单位已经启动了北斗进入国际标准工作,力争为北斗定位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提供国际标准依据。
汽车前装、后装用户及北斗定位终端数量保持稳定增长。在大众应用市场中,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快速增长,北斗定位系统基本服务的性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,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模式也随之增加,带北斗定位导航功能的手机终端用户数量有望激增。
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,国产北斗芯片、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。目前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、公共安全、城市治理、救灾减灾、农林牧渔等领域,“行业+北斗”的新业态热度不减。
由相关单位组织实施消费电子应用,重点支持北斗智能手机研发与应用,建设技术标准和产品检测体系,推动北斗系统成为智能手机标准配置;重点支持新建110KV变电站北斗兼容授时设备,在边远地区电力传输线路部署北斗高精度位置监测设备。
北斗定位系统的高精度定位信息包含经纬度、姿态信息、速度信息等数据,通过高精度定位服务加上各类传感器的融合智能算法,传递时空信息,成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交互的纽带。
值得庆幸的是,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市场经过十年的市场培育,北斗定位系统的用户目标与需求已逐步明确,以及技术的研发、市场的培育的逐步完善,北斗定位系统应用市场业已启动和日臻成熟,未来十年已逐步进入北斗定位系统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时期。
在北斗定位系统的基础上,协同各类型的物联网应用技术,可以根据每个作业单元的具体情况,对各种不同的土壤和作物进行精确地调控,使各种投入的利用最大化,农民不仅可以通过技术和工具实现高效的种植和生产,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农业的大丰收的概率与预期。
作为一切位置服务的基础设施,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现已融入自然资源、通信、交通、电力、水利等多个领域,并不断深入到广大用户的消费市场。